经济方面:北方以工业为主,而南方却以传统的种植园农业为主(这也是为什么南方的领导人反对废奴,因为没有奴隶,南方的经济就陷入瘫痪,后来事实证实了这一点).文化方面:这个我也不是很清楚,但是南北宗教方面出现了分裂政治上:北方各州更注重人权,所以蓄奴在北方更州是禁止的,而南方各州允许蓄奴,而美国立国之初只是各州的一个集合,甚至国家用了复数名词,联邦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国会中南北各占一半席位.直到共和党候选人林肯上任,南北在国会中的平衡被打破,所以导致了内战的爆发.需要指出的是,内战的爆发并不是林肯的废奴引起的,而且林肯一直以为都不是强硬的废奴主义者,只是在战争对北方不利时林肯才宣布解放黑奴宣言.内战后,北方的经济并未遭受破坏,而南方的经济却几乎受到毁灭性打击,虽然联邦对南方进行了重建,但南北方的经济相差还是相当大.就现在来看也是如此,南方的经济以及社会治安都不是很好.
近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引起世界热议,面对中美两国在危机下经济的不同表现,让许多人开始比较中美经济模式。文章称,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扼杀创新,并不值得美国学习。 中国在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应该是本年度最受瞩目的经济事件之一,崛起的中国和在发展速度上与之稍逊的印度,创造了上亿人脱贫的奇迹故事。作者举例称,这两国的人均GDP在1820年至1950年间几乎没有增长,而在1950年至1973年间增长了68%,在1973年至2002年间则有高达245%的增长。但大家要谨慎面对中国的再度崛起,注意不要从中学到错误的东西,尤其要注意的是中国经济模式中存在的集权政治。美国不论是左派还是右派,都曾对自己政府的效率产生过怀疑,许多美国的商业和政治精英,对中国国家掌控下的资本主义的效率都曾公开表示很羡慕。正如许多精英知识分子所指出的,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时,中国的经济模式——即所谓的“北京共识”(Beijing consensus)是有可能取代美国经济模式的。但,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中央计划经济在让国家从贫困的农业体制转型到工业社会时,是很有效率的。特别是促进这种转型所需的技术,已经在别的国家发明出来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作者指出,在上世界30年代至50年代时,苏联模式似乎非常具有经济活力,就是这个原因。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崛起实际上就是让原本非常贫困的农业经济进行工业化转型,中国目前的人均GDP只有3,600美元,与中南美的萨尔瓦多或欧洲的阿尔巴尼亚相当。中央集权的中国能否迈出下一步完成尖端技术和金融创新,目前尚不得而知。而韩国在上世纪80年代也经历过这个阶段,而其政府在那个时期变得更加民主,其资本形势也变得更开放。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富,其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可能会越来越蹒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如果公民有了更大的消费力,不可避免民众就会要求更多的公民权。未来十年,中国最大的经济挑战之一就是促进国内市场的发展,这就意味着要让中国人有更强大的购买力,但随着中国中产阶级人数的扩大,人们也会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利。第二个原因就是,国家资本主义会限制创新。美国的政治经济体制或许有很多缺点,例如基础设施破败,中产阶层外强中干,但美国模式也有一个优点,尚无其他国家可以复制。那就是在创新领域,美国经济在创造民众期望的产品和服务方面的能力,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这个国家诞生了苹果(Apple)、谷歌(Google)和脸谱(Facebook)这些企业,正是这些企业推动了技术革命,而只有一个开放的社会曾能创造这些企业。事实上,关于中央集权国家对创新科技发展的威胁,中国一直是个活生生的例子。历史学家一直纠结于一个问题,早在14世纪时,中国也在开展工业革命的边缘,但后来却没有发生根本性的科技变革,从此便开始落后于欧洲的发展。而最广为人之的解释便是,中国是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有历史学家曾表示,虽然(专制国家)国内没有政治上的竞争,但并不意味着不会产生科技进步,但只要一位决策者就能对(科技进步)造成致命打击;相反,在一个无序、分裂而低效的欧洲,即使有一个统治者决意压制国内创新,但却也只是让经济发展重心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而已。而专制统治的自我修正能力是不强的。但美国要对中国的崛起保持警觉,至少这意味着美国公司、政客和美国人民要完成一种角色转变,学会从以往的单一超级强权转变为与世界多级化强权合作共处。那些仰慕中国模式的人可能会指出,美国人平均收入是中国的12倍还多,但却无法建造中国那样浩大的基础工程。但文章则认为,美国可以尊敬中国,但却无需惧怕中国,在远距离观察独裁者时,很容易让人产生仰慕之情,而近距离看自由市场和自由社会,则很容易让人感觉情况乱糟糟且低效。但若要论发明现代世界,或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就要靠世界最优秀的模式,目前而言,就是民主体制下的资本主义。
美国目前仍然盛行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背景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应该实行公有制。但是我国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以公有制为基础,多种所有制混合的市场经济体制。
有信心了!
区别如下:1、从个体经济来看,美国的白丁老太太可以白手打造家居巨头,中国的白丁老太可以白手打造高档西服巨头美国的IT精英创造了首富,中国IT精英也同样创造了首富;从这两者轨迹来看,中国和美国没区别2、从重工业上来看:国有钢铁公司可以在任何时候(包括经济过热)扩张,民营钢铁必须在宏观调控中牺牲;这似乎印证了国有企业压制了民营企业的生存 3、从房地产上:国有公司能更容易从银行获得贷款,股份民营公司比较难;但是国有公司的财务情况,信用和运营能力要超过民营公司,而且对消费者更可靠;所以从银行的商业风险考虑这(倾向支持国资)似乎并没什么不妥。 4、从金融电信保险能源等国家垄断行业来看,之所以国家垄断主要理由是国家安全;因为从人类商业史和商业的马太效应客观规律来看,优秀的个体可以在任何领域建立商业帝国从而控制和影响国家(的某部分);这种垄断与社会主义是一致的;所以这也不构成中国与美国商业环境的不同(因为社会本质不同)。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二次大战后罕见的持续性的高速度增长。在信息技术部门的带领下,美国自1991年4月份以来,经济增长幅度达到了4%,而失业率却从6%降到了4%,通胀率也在不断下降。如果食品和能源不计在内的话,美国1999年的消费品通胀率只有1.9%,增幅为34年来的最小伍。这种经济现象就被人们表述为“新经济”。美国《商业周刊》1996年底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目前这种“新经济”,其主要动力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 美国的“新经济”具有许多不同于以往的新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经济持续增长 从1991年4月开始复苏至今,美国经济已持续增长了120多个月,远远超出战后美国经济平均连续增长50个月的期限, 成为战后美国第3个最长的经济增长期人自美国经济率先走出90年代初期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以来,美国经济的年均增长率超过日本、德国等主要竞争对手,从而扭转了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在七八十年代落后于日本、德国的局面,使美国在全球经济的实力相对有所回升。 (2)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稳步下降 伴随着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以裁员为其主要内容之一的“企业重组”,美国结构性失业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急剧恶化。美国失业率在1991年上升到6.7%,1992年就业形势仍继续恶化,全年失业率高达7.4%,失业人数多达900多万人。 从1993年开始,美国就业状况开始改善,失业率稳步下降,1998年12月降到了4.3%,这是美国30年来的最低水平。 (3)物价增幅保持在较低水平,政府过去长期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得以消除 消费物价指数从1992年降至3O后, 至今未见反弹,1998年仅为1%。国内生产总值的紧缩价格指数从1990年的4.3%逐步降至1993年以来的2%,1997年第4季度,该指数仅增长了1.5%,全年则为1.8%,是1965年以来的最低点。 (4)出口贸易增长势头强劲 近10年来,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和劳动力成本优势增强了美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1991一1994年间,美国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一共增长了近12个百分点,超过了日本和西欧国家的增幅。在美国劳动生产率较快提高的同时,其单位劳动成本在90年代却增长缓慢,结果,美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从而使美国得以在90年代初期相继在半导体和小汽车等领域重新夺回世界第一的位置。 (5)联邦财政赤字逐年减少 由于克林顿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增税减支政策,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由1992年的2892亿美元逐步减少到1996年的1168亿美元,联邦财政赤字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4.93%下降到1996年的3%以下。1997年美国实际联邦财政赤字仅为226亿美元。1998年2月,美国国会最终通过了克林顿政府提出的财政预算平衡方案,力争到1999年消除联邦财政赤字,而实际上,美国联邦政府在1998年度就已实现了728亿美元的财政盈余。 不仅美国如此,西欧经济也呈现出类似的迹象。长期以来,增长停滞、劳动力使用受限以及难以操纵的政府预算一直困扰着欧洲。令人欣喜的是,如今这里开始展现经济活力。多年的经济发展停滞之后,由11国组成的欧元区的增长率1999年超过3%。失业曾是困扰着欧洲大陆的一大社会问题,如今其失业率也降至10%以下。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其私营部门创造的就业机会也达到30年来的最佳水平。从赫尔辛基到里斯本,各地的公司都在新信息技术方面进行大力投资。 因此,设在法兰克福的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托马斯·迈尔断定:‘毫无疑问,新经济正在欧元区形成。”他说,知识主导型企业快速增长、电信等市场全面取消管制就明确地表明了这一点。“它应该像美国那样提高资本和劳动生产力。”他补充说,“关键是,新经济能否在欧洲站稳脚跟,增长是否有足够后劲,像美国那样引发投资热潮。”巴黎的咨询专家圣艾蒂安估计,如果形成投资热,新经济将迅速壮大,并将取而代之“旧世界”,欧洲有希望迎来新的繁荣年代。 “新经济”在亚洲也露出曙光。虽然两三年前,东亚与东南亚各国与地区普遍地爆发了金融危机,但是现在已经从危机中摆脱了出来。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无不对新经济充满了乐观的希冀。在两年多的危机之后,大公司的经理人和决策者们都急切地期待着信息技术的扩展、因特网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商务行为能带来巨大的回报。许多董事会上最令人激动的话题就是集个人电脑、智能电话和电子商务为一体的三合一及其对本地区的生产力和消费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没有人会认为这些国家的经济能在一夜之间脱胎换骨,但是,亚洲也享有后来者的优势,那就是只需从美国引进那证明行之有效的新经济模式,从而大大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总之,新经济源于美国,但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着全球。 新经济究竟是什么 仿佛春潮一般,在对世纪的第一个春天到来之时,几乎全世界的经济界人士和企业共同把目光投入到这种经济现象中:发源于美国的新经济。能在如此短的时间被如此多的人们关注与研究,本身就已证明了新经济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新经济到底是什么?它是否像潮水一般惊涛骇浪地涌来,又悄无声息地撤去?它是否如泡沫一样,刹那时充斥视野,转瞬间又灰飞烟灭?新经济的出现说明着什么?意味着什么?揭示着什么?人们在探讨、在猜测、在寻找答案。 1.新经济的内涵与实质 关于新经济内涵与实质的探讨,目前是众说纷纭,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最早宣传“新经济”思想的美国《商业周刊》,在界定这个名词时说:“‘新经济’并不意味着通货膨胀已经死亡了,也不意味着我们将不会有另一次衰退,或经济周期业已消灭;更不意味着股票市场必将摆脱自我调整而永远上升,就像(神话中所说的)豆梗将直上云天。自然,它也不意味着亚洲金融风波不会影响美国”, “谈‘新经济’时我们的意思是指这几年已经出现的两种趋势,第一种趋势是经济的全球化,第二种趋势是信息技术革命。” 关于“新经济”的涵义,目前有很多争议,有的学者认为,科学地诠释“新经济”关键在于要抓住美国经济正在从传统经济——工业经济向一种新型经济——知识经济转变之中。因为,当前经济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和转型。因而与传统经济相联系的经济现象、经济特征、经济概念和经济理论必然发生变化。美国的“新经济”已经开始表现出知识经济的典型特征,主要体现为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的巨大贡献 和发展上的可持续性。 有的学者认为,所谓“新经济”,实质上就是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是指区别于以前的以传统工业为支柱产业、以自然资源为主要依托的新型经济。这种新型经济以高技术产业为支柱,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 也有的学者认为,美国“新经济”的涵义有待深入探讨,首先,“新经济”既然是依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形成的,那么,这是现阶段美国独有的一种经济现象,还是发达国家都会逐渐形成的国际经济现象呢?其次,美国的“新经济”是在一段时间内存在的现象,还是长期稳定存在的现象?一旦发生经济增长滞缓,通货膨胀加剧或失业率大幅上升,“新经济”是否会随之消失?再次,就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开放程度来说,英国、法国都不亚于美国,为什么美国的失业率较低,而 英国、法国失业率较高呢?为什么美国形成了“新经济”,而英国、法国没有形成“新经济”呢?以上这些问题如不在理论上解释清楚,“新经济”的真正内涵还是难以揭示的。 还有一些经济学家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对“新经济”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美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变化是由暂时因素促成的,并未出现根本性的、动力性的变化,经济周期仍会反复出现。 曾两次参加世界经济论坛年会,首位走上哈佛讲坛的中国著名企业家、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认为:所谓新经济,就应是以数码知识、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创新为核心,由新科技所驱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 著名经济学家樊纲则认为:“新经济”事实上被人们在不同的场合赋予着不同的涵义。最初,新经济是用来指美国经济在近几年所表现出的一种状态:在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基础上长期高增长、低通胀、低失业;这使传统上描述失业与通胀反向相关关系的所谓“菲利浦斯曲线”不再适用(因此是“新”经济)。但是后来,随着“网络股”的飙升,国内外的许多人正在许多场合把以信息、网络业为代表的所谓“新科技产业”或“科技板块”称为“新经济”,而把其他所谓的“传统产业” 称为“旧经济”。 综合以上各家所言,我们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所谓新经济,主要是以美国经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为基础所产生的概念,即那种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经济效率高、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状态。 新经济虽然是以美国近十年来经济发展状况为基础而引申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其赖以依存和发展的两块基石:信息领域的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全球信息化以及导致各国的经济边界日益弱化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其作用及影响早已远远超出了美国的国界,因此,新经济已并非是美国经济的专利,其深远影响及发展趋势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和运行模式。 新经济之所以“新”,源于推动其产生与发展的原动力——信息、技术革命所具有的全新的革命意义。同以往的任何一次技术革命不同,信息技术革命改变的不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虽然其影响所及必然导致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但它是通过改变人类信息的传输、储存方式来实现的。长久以来,在低下的劳动生产力的掩饰下,信息的不充分对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制约作用被忽略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的数次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力,信息瓶颈也逐渐拓展扩宽, 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以超前的眼光,最先将信息从现实世界中分离出来,作为与物质和意识并列的世界构成的第三要素,这从哲学的高度证实了,信息技术革命所具有的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不仅是人类信息的传输与储存方式的革命,也对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的组织方式提出了创新的要求,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这些信息时代的产物,正在全方位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今天,信息时代刚刚来临,信息技术革命对人类的影响也才刚刚露出端倪,新经济刚刚露出曙光。一个更新、更美、更快的信息世界不久的将来必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新经济的实质,就是信息化与全球化,新经济的核心是高科技创新及由此带动的一系列其它领域的创新。促成新经济出现的现实环境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新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新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史中前所未有的科技型、创新型经济.满意请采纳
经济情况恶劣,,依赖英国,南方是农奴制比较严重的种植园经济,总体经济不是很好
美国派
楼主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此问题。 我认为造成美国南北差异的原因有两点:1.自然地理条件 2.社会经济发展 具体说明:1.美国北方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东北部五大湖地区,铁矿、煤炭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重工业。交通便利,有利于工业品的运输。例如,匹兹堡,是美国著名的工业城市,是美国钢铁工业的中心,有“世界钢铁之都”之称。 加之美国北方气候寒冷,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自然工业发达。相比而言,美国南方广大区域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丰富,河流众多,热量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尤其是棉花、玉米等喜光作物。因此,在美国南部兴起奴隶种植园经济也好理解了。 2.南方依靠自然地理条件以棉花种植为主,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英国纺织业发达,原料大多来自美国南部。加之英国政府多年的贩卖黑奴贸易,使美国南部出现众多奴隶种植园。相对而言,政治制度上北方是发达、开明的资本主义制度,而南方是落后、保守的封建奴隶制度。 回答完毕。希望以上回答能够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不明白之处,我可以补充回答。谢谢! 航比集团工作人员竭诚为您服务
19世纪上半叶,美国领土逐渐由大西洋沿岸扩张到太平洋沿岸。经济发生了显著变化,北部、南部经济沿着不同方向发展。北部发展海上贸易,扩大航运业。进行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早在1790年就在罗得岛建立了第l座棉纺厂。此后,陆续出现其他工厂。从19世纪初期起,大量资金投放于工商业,工业生产得到发展。在大力引进西欧科学技术的同时,鼓励创造和发明。50年代,工业化迅速推进。 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居世界第4位。2/3的制造品由东北部生产。西欧移民大批涌入,并向西迁移,为发展经济提供了自由雇佣劳动力。但在南部,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棉花种植园经济不断扩大,由大西洋沿岸各州扩展到得克萨斯境内。在西部新开辟的地区,是推广自由劳动制还是奴隶制,南部和北部的代言人争执不休,成为全国政治斗争的主题。1820年北部对南部作出让步,达成《密苏里妥协案》,双方争执暂时乎息。
各地区混乱
美国独立后,南北经济差距使得双方走向了不同发展道路因为北方与欧洲的经济联系更紧密,北方的工业基础更雄厚,所以北方的资本家希望更多的自由人。大家都学过资本主义要想发展起来,首先要有机器大工业和劳动力。而南方的经济基础则是奴隶制,对欧的输出主要是棉花。当时北方年产值15亿美元,有2234万人口,2.2万英里铁路工人却只有130万。南方年产值1550万美元,人口900多万,铁路只有9000英里,工人只有11万,奴隶却有400多万多人,奴隶占了快一半儿人口了。由此可见,北方需要大量的工人但没人,经济是基本统一的。南方因为是种植园经济,各个经济体之间是相互独立的,从铁路数字上就能看出来。因此,北方经济要求南方解放黑奴。扩展资料:南北战争摧毁了奴隶制,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但较好地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并为美国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奠定了基础。南北战争中工业革命带来了军事上的巨大进步,双方使用了金属弹壳和后装填步枪作战,使用铁路和蒸汽船实现快速的兵力机动和集结,使用蒸汽铁甲战舰进行海战,机械连发枪第一次投入实战,特别是北方发展了制造标准化零件组装武器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推动了美国历史上的进步。在美国建国以来的历史上,南北战争是唯一一次内战,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虽然这场战争的直接目的并非是为了维护黑人的自由,但在南北双方战斗的过程中,黑人奴隶制度最终走向了瓦解。此后,美国确立了相对一致的经济形态,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扫除了障碍。《宅地法》实施之后,美国更进一步加速了对西部国土和资源的开发。至19世纪末,美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农业资本主义大国。在内战后的重建时期,黑人虽仍受到多方面的歧视和种植场主的剥削,但在政治上逐渐取得公民权及选举权,从奴隶枷锁下解放出来。因此,这场战争在美国历史及世界人权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北战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大企业在美国的社会经济中可谓叱咤风云,不仅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对社会结构和政治文化具有重要影响。作为大企业的前身,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商业组织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从“公共组织”转变为“私人所有”,从“特权机构”转变为“自由竞争的公司”,这些关键性演变对19世纪美国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也奠定了后来大企业崛起的基础。因此,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间,美国史学界涌现出一大批研究美国建国初期商业组织① 的论著。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商业组织相关的政策制度、思想意识、法律法规与社会变迁等,都成为研究重点。透过史学家的研究,可以看出,美国建国初期商业组织的发展与转变并非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展现了一个时代的发展。一、对商业组织的初步研究与“制度主义”学者的影响对美国建国初期商业组织的研究可回溯至20世纪初。在此之前,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期美国国内的经济状况被学者们忽视,他们认为这段时期美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进出口贸易,国内经济的复苏停滞不前。② 直到1903年,西米恩。埃本·鲍德温在《美国历史评论》中发表文章《1789年之前的美国商业组织》,介绍了北美英属殖民地时期和美国建国初期商业组织的发展过程。③ 在这之后,约瑟夫·斯坦克利夫·戴维斯借助大量书信、商业记录、报刊、杂志、小册子以及地方史材料等,对美国商业组织早期的发展进行全面描述,分析了商业组织的源起、发展阶段与种类。④ 时至今日,他的著作仍然被视为研究美国商业组织的权威资料,其内容被众多研究论著引用。学者的研究表明,美国建国初期并非是经济发展的“黑暗时期”。各州政府为推动商业发展和公共建设,颁布了一系列特许状,联合私人资金建立银行和保险公司,建设公路、铁路、运河和桥梁,发展制造业,这些商业组织对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从制定的商业组织法来看,有学者认为,在1830年代出现统一标准的公司法之前,各地的银行法、制造业公司法、运河法等已经具有现代法律的特征,反映了不断壮大的商业阶层的需要。⑤ 但是,这个时期的研究成果也有明显缺陷。它们单纯地叙述美国早期商业组织和法令制定的发展过程,缺乏对美国早期社会历史情境的考察,论著长于叙事而疏于分析。
美国NFIB小型企业信心指数是对美国小型企业发展趋势的预测,由全美独立企业联盟(NFIB)机构发布,是NFIB对美国800家样本小公司统计的结果。
这个问题问的太笼统了。你的目的是什么一点没提及。很难回答的让你满意。中国的商业环境和美国商业环境最大的区别应该就是市场经济的程度。前者是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应该说除了有限几个发达城市外市场化程度很低。美国我想不用回答了。
美国独立后,形成了以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的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的两大经济体系。形成原因:由于美国北部的矿产资源较多。适合发展工业。且其交通非常便利,适合交通运输。而南部是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降水很丰富。河流也非常多,适合农作物的生长。而北部与其相比是气候寒冷的,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也就形成了南北不同经济体系。南北经济的矛盾:一方面,北方需要掌握南方的市场,销售北方生产的工业品,同时,也需要利用南方的棉花等原材料,而且北方的资本家希望解放黑人奴隶,扩充自由劳动力,提高黑人的待遇,让他们也能买得起北方让他们也能买得起北方生产的产品;但是,南方的种植园主却希望进口便宜的英国商品,更愿意把棉花卖到国外,获得更多的收益,同时,他们也希望有更多的黑人奴隶,发展更多的种植园。
美国人类发展指数全球第11名,中国第86名(落后阿尔及利亚1名),美国护照含金量全球第6,中国第72(总共104,从侧面反映人民富裕程度和国家国际影响力)
1、经济体制不同中国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而且公有制形式可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都可以大胆利用。美国的经济体系兼有资本主义和混合经济的特征。在这个体系内,企业和私营机构做主要的微观经济决策,政府在国内经济生活中的角色较为次要。2、本质不同美国经济是国家的经济支撑民众,中国的经济是人民经济支撑国家从本质上有着截然相反的差别。3、发展程度不同中国当前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占全球的经济份额不断扩大,与美国的GDP规模差距不断缩窄,但仍未改变“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的基本现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经济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国经济
标签: #nfib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