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财经网

财经时评怎么写,什么是财经时评

34 当前一条答案

央视新闻台:《环球视线》周一至周五22:30,《国际周刊》周日22:15. 央视中文国际:《今日关注》(偶尔也会有中国内容)每天21:30《深度国际》周五22:00央视财经:《今日关察》每天22:00之后希望采纳

财经评论是比普通新闻评论多出经济学方面的理论要求,且要求深入浅出和见解独到。写好财经评论的几点要求:1、关注并紧紧围绕新闻热点,出手迅速。作为新闻的一种形态,经济评论必须具有新闻的基本特性,一是,选择必须带有“经济”这一鲜明个性;而作为公众媒体,选择又必须符合最广大受众的共性需求,即所谓“公众关注度”。因而在“经济时评”的话题选择力求个性与共性的有机融合。如:《一付药治不好药价虚高》、《大户型动了谁的奶酪》、《谁在破坏公平竞争》等等,这样的选题,符合公众的关注度;二是所论之事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经过对这些含有新闻要素的事实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议论,开掘出事实的内涵,以升华读者的认识,进而强化新闻的导向性和舆论监督作用。如针对近来居高不下的房价引发广泛关注、大排量汽车被征收消费税等今年以来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热门话题。2.文章要言之有“理”,不能是泛泛空谈一切常识性道理,也不能是生活经验的简单堆积。这里讲的“理”,不是单纯的公理与道德,更强调和侧重于学理、理论。“老生常谈”最容易使人“疲劳”,产生抵触情绪。因而对于群众普遍关注的经济问题,“经济时评”不是人云亦云、泛泛而谈、简单说教,而是从经济学、法学、经济体制等专门科学的角度进行论述,深入浅出。使读者能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新闻的另一面,使他们能从具体到抽象,看到表象后面隐藏的更多新闻事实。比如针对去年五一景区停车场收费投诉再次增加的情况,北京日报财经新闻版的“经济时评”没有简单地指责停车公司,而是向读者阐述了按照价格规律:求大于供时如果受到人为的压低价格,肯定会产生供应短缺的问题。因此探讨可在旺季提高停车费,以提供企业积极性,缓解停车难。3.文章表述通俗易懂,寓教于乐。写报纸的经济评论虽然理论性较强,但也不能长篇大论展开论述,更不能板起脸来“当先生”教训读者。“经济时评”注重用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解读专业性的东西,使那些曾让普通读者“望而却步”的经济理论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比如现在很高超高楼层的住宅都没有避难层。“经济时评”在分析呼吁这一问题时,就用比较浅显的语言解释了其中隐含的经济学规律“溢出效益”,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得到知识的启迪。其中的表述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拉近了读者与专业性较强的新闻话题的距离,有利于增强报道效果。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财经评论

那就看你能不能,抓到点线面了!!

广义的财经新闻或称泛经济新闻,覆盖全部社会经济生活和与经济有关的领域,包括从生产到消费、从城市到农村、从宏观到微观、从安全生产到服务质量,从经济工作到政治、社会生活中的相关领域。 狭义的财经新闻,则重点关注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以及与投资相关的要素市场,并用金融资本市场的视角看国家经济主义生活。由此可以得出,首先要抓住一个话题,比如说一组数字,或是现实的情况等等,以下面的材料为例: 工行将斥资12亿控股金盛人寿 工行28日宣布将斥资12亿元持有金盛人寿60%股权。股权交易完成后,金盛保险人寿将更名为“工银安盛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点评:这是中国国有大型银行走向综合性银行的第一步,对于提高中间业务是好事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这是狭义的财经新闻)点评并没有多么的复杂,只要观察到要点即可,所以评论财经新闻,绝大部分要从分析数据入手,仍以上文为例:工行28日宣布将斥资12亿元持有金盛人寿60%股权。这是关键句,从中可以分析,工行(中国国有大型银行),持有金盛人寿60%股权(走向综合性银行),分析事实完毕,得出结论,或可称为观点:对于提高中间业务是好事

凤凰网、搜狐网的专题版块都不错。财经网的财经评论不错。

秉承“独立立场、独家报道、独到见解”的理念,《财经》全面观察并追踪中国经济改革的重大举措、政府高层的重要动向、市场建设的重点事件,及时予以分析和评论,对于资本市场在中国的成长变化更给予特别关注;对于海外发生的重大经济、时政要闻,《财经》亦经常派出记者现场专访,其报道以新闻的独家性和权威性见长。 《财经》被广泛地评论为目前中国国内仅见的高级财经类新闻性出版物,其主要读者为中国的中高级投资者、政府管理层和经济学界。自 1998 年 4 月创刊以来,《财经》的很多报道、评论为海外重要媒体如华尔街日报、路透社、远东经济评论、南华早报、金融时报等广泛转载或引述,在2008年世界权威的品牌价值研究机构——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举办的“2008世界品牌价值实验室年度大奖”评选活动中,财经凭借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影响力,获得“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称号。《财经》杂志的领衔栏目“封面文章” 因深度报道堪称具有史实记录价值。其他重要栏目如“经济全局”、“资本市场”、“财经观察”、“观点评述”、“产业纵深”、“公司透视”等,每有真知灼见迸发,为业内好评。1998年4月18日,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简称“联办”)创办了《证券市场周刊Money》杂志,并聘任胡舒立担任主编。杂志后更名为《证券市场周刊月末财经版》、陆续刊发多组报道和评论,关注中国证券市场、电信业重组、中国加入WTO等重大话题。2000年10月杂志正式以《财经》刊名出版发行。《谁控制了冯明昌?》、《成败陈久霖》、《琼民源》、《君安震荡》等一篇篇报道相继问世。这些文章不但以其调查之缜密、叙述之简洁而为世人刮目相看,更令人叹服的是报道揭露了中国股市界的黑幕,尖锐地批评了证券市场那些丑恶的现象。2002年1月,《财经》改为半月刊。随着“谁来接管银行”、“开平之劫”、“贷款黑洞”、“接管深发展”、“东亚:银行涅盘”等一系列封面文章问世,《财经》开始在中国金融领域的新探索。2000年10月,《财经》杂志发表了《基金黑幕》一文,矛头直指中国几乎所有的基金管理公司,揭露了许多腐败的现象,比如在桑拿浴间里头接庄等等。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十家基金公司在《中国证券报》等三大报上发表了严正声明,对《财经》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甚至有人打来电话,意思是基金是改革开放的新生事物,我们要小心呵护它、爱护它。批评一个具体的事件或批评一家公司可以,但怎么可以针对一个行业。面对着重重压力,《财经》发表了《批评权、知情权和新基金使命》一文予以反驳,严正指出:媒体的批评权、公众的知情权,远远大于利益集体自赋的或他赋的历史使命。《财经》继《基金黑幕》以后,又发表了《银广夏》的报道,揭露了宁夏一个上市公司造假的事实:他们不但改财务报表,生产线是假的,连海关报关单也是假的。《财经》懂得“打蛇要打七寸”的道理,为了这篇报道,厦门的记者整整跟踪了一年多,才掌握了充分的事实,然后经过了严格谨慎的调查研究,才写出了这篇力作。《财经》的文章斩断了这家上市公司的财路,胡舒立却说:“我们要保护的是更多人的财路。”由于《财经》确立了“独立、独家、独到”的办刊方针,发表的报道又锋芒毕露,从而引发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大地震,同时《财经》杂志也一夜成名。为此,围绕中国股市的一场大辩论席卷而来。《财经》又推出了《庄家吕梁》等力作,揭露了中国股市的种种劣迹,这场辩论的结果:促使高层痛下决心整肃证券市场的违规行为。2009年11月9日胡舒立辞去主编职务。新任主编由何力担任,在何力及新编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财经》继续坚持独立、独家、独到的编辑方针,保持原有犀利风格的同时,注重可读性和服务性,发行量继续稳定增长。2010年3月1日出版的第五期《财经》杂志,其封面文章《再问央视大火》引发了全国各大媒体及民众的广泛关注。杂志全国范围脱销,后紧急加印5万册。这在《财经》12年的发展史上也是少见的。

公众号:七点说

我一直都在看财经郎眼这个节目,评论很有针对性也很实时。我挺喜欢的,但是他的评论有些不是别客观,单纯夸大了一些经济事件的负面作用,在某些方面不能不说他有吸引人眼球之嫌。但是不能否认,他说了很多真话。 对于经济评论我们本身就需要集众家之言。我比较喜欢的经济评论家是许小年,你可以进他的搜狐博客,里面他的圈子里有一个左右间财经评论的圈子,里面基本上集合了许多比较著名的评论人物的评论。 另外的财经评论任务比较权威的,像吴晓波,任志强(虽然他的话不好听,但他确实是房地产领域懂得较多也评论很独到的),可以将这些人结合起来看一下吧。

华尔街日报和新加坡联合早报,这些都比较中立。

每天看两篇华股财经视点的解读就可以了.大篇幅的的确没有几个人看完.

半月谈乌有之乡腾讯的财经观察也不错

财经方面好的有:和讯评论,老钱庄财经,如果要有学术点的就去人大经济论坛;时事评论方面有强国论坛,人民网,还有中华网,另外新浪博客的“金鸿”和“井底望天”,特别是他们以前的国际政治分析评论,很好看。

首先,回忆最近所发生的对财经有影响的事件;然后,将之与该条新闻联系起来并进行思考与分析;最后,运用自己对财经方面的知识再结合一次;剩下的就是板书了!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积累!多看看那些不同的人所评论的新闻评语,你自然而然也就知道要怎样评论一条财经新闻了! 参考资料: 是我自己的(纯原创哦!),我要学的还有很多,见笑!

跟普通新闻评论相比,多出经济学方面的理论要求,且要求深入浅出和见解独到。一般模型为:财经事件简短概述——自我观点阐述和论证——结论要求懂经济、文笔好、会思辨、旁征博引

我有个软件,自己整合了将近2000个指标,放在通达信里,如果要hi我。股票主要靠大资金介入希望采纳

标签: #财经时评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