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则“广深第二高铁”预计明年启动建设的消息,在“湾区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
前有港珠澳大桥,后有深中通道,再加上南珠(中)城际、“广深第二高铁”……大湾区城市群的紧密相连,将汇聚怎样强大的发展势能,引发人们无限遐想。
7月中下旬,珠三角9市上半年经济数据陆续发布。在这份“期中答卷”中,既要看到成绩,也要正视挑战;既要注重产业的厚积薄发,也要瞄准关键环节发力。
当前,广东正处于由逐步复苏向常态化增长转换的关键时期。上半年,珠三角9市的地区生产总值总量达到51203.04亿元,与去年6月相比一年增量近3000亿元,增速高于全省;占全省比重为81.4%,与2022年相比略有提高。这说明,珠三角9市作为整体不但抗住了这场“压力测试”,稳住了经济大盘,而且对广东这一经济大省的贡献率也在不断增大。
数据的波动并不影响长久以来沉淀的城市位势。进入2023年“下半场”,还需要珠三角城市更加磨韧性、炼实力、再为未来谋势,朝着高质量发展的纵深挺进。
看“高低”
谁抵住了冲击?
先看最受关注的经济总量与增速。在9座城市中,有5座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跑赢全省。
其中,深圳成为执牛耳者。上半年深圳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297.6亿元,同比增长6.3%,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
紧随其后的是中山和佛山,这两座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在上半年分别实现了5.5%、5.2%的增速。珠海、惠州的经济增速也表现不俗,增速均为5.1%。
与全省增速持平的江门,在规上工业、农林牧渔业、建筑业等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同期。
在市场需求持续恢复、生产供给逐步好转、新旧动能有序转换的支撑下,广州经济运行逐月向好,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4130.69亿元,同比增长4.7%,比一季度提升2.9个百分点。综合来看,广州经济延续回稳势头,但当前行业恢复不均衡现象仍较明显,需求端恢复快于供给端、服务业修复快于制造业。
纵览珠三角9城,不同地区增长态势有所分化,也能够看到多项细分领域的表现可圈可点,上半年数据脱颖而出。
在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态势下,广深双城在外贸领域表现亮眼。广州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值5450.1亿元,跑出8.8%的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1个百分点;上半年深圳进出口总额16763.68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出口增长14.4%。
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撬动作用,在珠三角显现。上半年佛山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002.69亿元,同比增长7.2%,尤其是现代产业增势良好,先进制造业增长8.4%;珠海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集成电路等“4+3”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完成增加值593.04亿元,增长9.4%,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77.4%。
在全省“大招商、招大商”的号召下,珠三角城市“组团”向企业抛出“橄榄枝”。
今年初,江门把招商引资定为“一把手”工程,如今初见成效,上半年全市实际利用外资金额22.45亿元,同比增长81.1%,其中制造业是吸引外资的主阵地,占比达87%;截至6月底,肇庆新引进产业项目253个、计划投资总额624.3亿元,引进项目属高新技术企业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投资项目占比超50%。
值得一提的是,与一季度相比,多座城市的主要指标增速拉大,有5座城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半年增速高于一季度增速。
其中,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从一季度的1.8%增长为上半年的4.7%;惠州的外贸进出口总值也扭转负增长态势,增速由一季度的-1.4%提高为1.7%;走出工业负增长波动的中山,更是下大力气开展工业生产,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同比增长50.8%,增速比一季度加快7.7个百分点。
看“冷热”
数据背后的动能之变
从上半年数据来看,消费市场的强势回暖,成为拉动珠三角城市经济增长“跑得最欢”的一架马车。
深圳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跑出11.5%的增速;广州新能源汽车零售额上半年增长了37.5%,比一季度提高18.9个百分点;肇庆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增速比一季度加快4.8个百分点……
火热的不只是消费。“抓住制造业”,已成为珠三角城市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共同选择。从各城市的表现来看,由于产业结构差异,在经济数据的呈现上存在着一定程度“冷热不均”的态势。
在科技动能加持下,深圳聚焦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生态,助推上半年实现规模以上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9.7%;身为传统汽车强市的广州,今年也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铆足了劲,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1倍。但由于传统燃油车仍是全市汽车制造业的主流,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增加值下降2.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2个百分点。
与火热的消费、制造业相比,在外贸数据上“遇冷”的东莞,也正在积极寻求动能转变。
今年上半年,东莞市外贸进出口618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3%。增速放缓,既受到市场需求明显收缩和国际形势变化加剧的客观因素影响,也折射出新旧动能转换之迫切。
激活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东莞的转型方向已然清晰。7月25日,广东省政府在东莞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明确省市联动再研究出台一批稳外贸措施,探索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带”等模式,全力稳定加工贸易份额,加快培育外贸新增长点,打造电子元器件等集散枢纽。
看“招式”
全力以赴稳经济抓项目促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对冲经济下行压力的“不二法门”。扛住上半场、启程下半场,珠三角9市需要陆续拿出实招硬招破解难题。
一是加大投资。从上半年经济数据来看,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平稳上扬的主要驱动力量。以珠海为例,上半年工业投资占投资比重提升至36.1%,是近15年首次超过房地产投资。珠海还通过把握新能源、新型储能等产业赛道新机遇,以政策激励和强化招商引资带动全社会投资,总投资超1000亿元的28个产业立柱项目加快落地,工业投资增长41.6%。
二是重仓实体。“决胜”下半年,实体经济将继续成为珠三角各地市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角。
日前召开的广州市委全会再一次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佛山市委常委会会议明确,要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新型储能、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医药健康等产业靶向招商,打造更多支柱产业。
三是主动“出击”。不仅要引来项目,还要引领未来。大项目的接连上马,为珠三角下半年的高质量发展攒足后劲。
江门今年提出了项目投资额超2000亿元、制造业占比不低于80%的年度招商目标,启动了“全员招商”模式。上半年,引进超亿元制造业项目185个,占引进项目的77%;计划投资额783亿元,占引进项目计划投资额的60.4%。
四是做大“蛋糕”。对外,珠三角城市正借力“一带一路”、RCEP等政策利好,抵御全球市场经济下行危机;对内,9座城市间日益密切的“梦幻联动”,持续壮大珠三角的区域实力,虹吸来自全球的生产要素。
总的来看,上半年国民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但也要看到,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基础仍不稳固。
珠三角城市要实现年初制定的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还需要全力以赴稳经济、抓项目、促发展,为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作出贡献。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