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私募管理人的一季度业绩渐次披露,业绩惊人者一如既往地吸引眼球。
最新数据显示,尽管一季度A股跌宕起伏,但仍有8只股票策略私募基金实现收益翻倍。值得注意的是,这8只翻倍基金大多来自于规模较小的私募机构,其中多家私募机构旗下的产品业绩分化极为明显,业绩最好的产品收益率超过200%,业绩差的甚至还在亏损状态。
多位投资者直呼:“看不懂了,为啥都是一个基金经理,一只产品上榜,另一只产品却亏那么多?”为此,记者采访了多家私募机构,一探小私募用单只产品“打榜”背后的原因和风险。
8只股票基金翻倍
今年一季度A股主要市场指数悉数下跌,股票策略私募基金的平均收益持续下行,整体收益率仅为0.19%,赚钱私募占比为50.33%。
不管市场环境如何,私募行业每到业绩盘点时刻,都会涌现出一批收益率惊人的产品,今年也不例外。私募排排网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共有19只基金实现收益翻倍,其中,股票策略基金有8只,最高收益率达236.17%。
部分小私募旗下产品业绩差距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翻倍基”吸引眼球的同时,有投资者发出了疑问:“为什么私募管理人上榜,但我的产品还是亏损的?”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上述“翻倍基”的私募多为管理规模较小的私募,其中部分私募旗下产品的业绩表现差异非常明显。
比如,管理规模不超过5亿元的辰悦资产,旗下的辰悦中润8号基金一季度收益率超过230%,但同样是其管理的的中润一号、辰悦中润5号产品,同期收益率却为负数。更令人惊讶的是,中润一号和辰悦中润8号基金的基金经理为同一人。
再比如,一季度收益率最高的产品飞蚁一号,截至4月20日,其今年以来的收益率超过300%,但同公司的其他产品则表现平平,飞蚁瓯江一号同期收益率-6.32%。私募排排网数据显示,飞蚁投资管理规模在0-5亿元。
管理规模在5-10亿元的国赞投资也是如此,截至4月16日,国赞稳健8号基金今年以来收益率高达117%,但国赞价值5号的收益率低于15%。
“打榜”背后的困境与风险
为何同一个私募管理人,同一种策略,甚至同一个基金经理,产品的业绩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大概率有三方面,一是小型私募在渠道、品牌等方面存在劣势,因此希望用规模较小的单只产品‘打榜’,通过集中持仓、融资加杠杆、不控制回撤等手段获取超高收益,从而获得一定关注度;二是私募产品的合同有差异,部分产品可能为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人定制,因此各产品的打法不同,收益表现也会拉开差距;三是由于每只产品的成立时间不同,资金建仓节奏和入场时间差异较大,业绩也会出现明显差距。”沪上一位资深私募研究员直言。
一家小型私募人士则透露:“我们团队就是几个对交易比较感兴趣的人成立起来的,在市场上既没有长期业绩,也没有明星光环,募资很难,成立6年规模也就5亿元左右,所以我们这两年用自有资金成立了一只小产品,不设止损线,加一些杠杆,虽然最高回撤过60%,但拉长看业绩非常好,几乎每个季度都登上前十榜单,公司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获得一点关注,募资也会更容易一些。”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提示,尽管小型私募在渠道、品牌上存在一定困境,但靠单只产品“打榜”的行为或存在一定风险,投资者也需谨慎一些。
上述研究员提示,对于私募管理人来说,这类产品的高波动性可能会超出部分投资者的承受能力,或者形成较大的心理落差,对公司品牌造成一定伤害。另外,投资者在关注此类基金时,也需明确其业绩持续性与自己的风险偏好匹配度,切忌一味追逐冠军光环。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