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萧山把“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万人,重点人群扶持创业5000人”等纳入区政府为民办十项实事,可见对这项“大民生”的重视。
今年以来,区人社局实施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区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截至11月6日,全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21074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0535人,重点人群扶持创业5120人,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针对当前的就业形势,人大代表们有怎样的见解?
招聘岗位火热,就业人员平淡,这样“有人无岗”的就业难和“有岗无人”的招聘难,如今在各大招聘市场经常能见到。如何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区人大代表童杰均认为,随着制造业逐步向高端化迈进,机器换人速度加快,劳动密集型企业迅速减少,各类企业对高级技工、技师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体能劳动者减少是一种趋势。童杰均建议,提高就业供需匹配度,须在技能培训上加大力度、提高质量。政府不仅要在增加就业岗位数量上下功夫,还要在提升就业质量上做文章,提高贴心的社会服务,高品质生活吸引就业。同时,加大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构建起“企业订单、劳动者选单、政府买单”培训服务模式,通过培训升级缓解“两难”结构性就业矛盾。
针对大量的90后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找工作,原先传统的“摆摊”招聘形式显然已经不符合新时代年轻人的“口味”了。区人大代表沃关良表示,要拓宽信息传输渠道,以人力资源市场为主要载体,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人力资源市场数字信息网络,发挥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主渠道作用,实现就业信息动态发布。同时,以镇街、村(社区)为小型区域中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解政策,扩大就业创业政策知晓面、提高补贴透明度。
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是就业工作的一大难点。区人大代表马继渭提出,以“扶贫、济困、助残”行动为抓手,保质保量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培训,积极举办各类招聘会,促进人岗精准对接,帮扶城乡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解决就业难题,实现精准就业。
“只有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才能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而吸纳更多就业人员。”也有人大代表认为,在就业方面要继续推进“最多跑一次”, 通过数据匹配、精简材料、优化流程等多种措施,确保就业事项办理顺畅。